
最近一個令台灣需要關注的趨勢是,在內政上支持川普總統政策的美國企業家中,有一股希望美國政府在地緣政治策略上採取自我限制的聲音逐漸放大。(圖片來源/Fox News)
川普與習近平即將在10月30日於首爾的亞太經合會(APEC)場合中見面。這幾天以來,包括美國智庫與媒體都圍繞在這次會談的內容是否將單純觸及美中貿易問題,或者可能將兩岸問題做為美中貿易問題的附帶前提,論點涵蓋光譜上的各種不同,但若干訊息值得台灣注意。
美國商界意見兩極分化,內政支持與對中彈性訴求並存
儘管美國國會長期以來是穩定與支持台美關係的重要力量,但美國企業界在第二任的川普政府中,也扮演影響行政部門重要因素。這些企業界的力量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影響,首先是在內政上面積極支持川普總統的投資與產業復興策略,藉以與政府取得相同立場,其次才有部分聲音則希望美國政府在對中經貿限制上採取彈性作法,不要過於鷹派。
但最近一個令台灣需要關注的趨勢是,在內政上支持川普總統政策的美國企業家中,有一股希望美國政府在地緣政治策略上採取自我限制的聲音逐漸放大。這些少數企業家已經開始透過捐助美國智庫,並以研究報告或投書主流媒體的做法,表達美國應採孤立主義。這種聲音在美國當前處於中東與俄烏問題上的膠著時期,更容易受到滋養。
強對美經貿外交關係,是操之在我方
固然就長期的戰略判斷而言,仍有許多美國政界與智庫學者對中國的最終意圖保持警覺,故仍維持,甚至擴大友台論述。但除了美方的戰略判斷與價值論述之外,增強台灣防衛準備與加強對美經貿外交關係,更是操之在我,穩固台美關係的關鍵。
就對美投資與採購而言,中國與台灣對美承諾其實可以做出明顯區隔。就農業採購而言,中國對美採購雖然在今年上半年大幅下降,以作為反制美國對等關稅的籌碼,但即便美中在30號的APEC期間會談有所緩和,作者預期仍然會處於陣痛期,並且與川普第一任的狀況雷同,將有不少對美採購承諾會面臨反覆。
安全議題上的台美合作,更可以加速進行
此外,美方近年警覺中國已經在北達科達州,阿肯色州,德州等,特別是在軍事基地附近收購農地,此舉已經在華府智庫輿論與州政府行動上廣泛受到重視,因此中國對美國在農產品採購上的經濟脅迫,預期仍會使川普政府產生高度的不信賴,相對而言若台灣在玉米,大豆,與相關肉品上的採購持續穩定推動,甚至擴大,對比之下將可使美國民眾與州政府對台支持更加穩固。
在投資方面,除半導體供應鏈之外,許多涉及安全議題上的台美合作,更可以加速進行,這些領域涵蓋能源供給、資安,量子科技,電磁干擾,稀土加工及回收,無人機與船艦,AI伺服器供應鏈,並涉及到雙向投資與人才養成。先前部分人士認為川普總統只在乎政策包裝而不認真於細節,此可能形成重大誤判,在接下來這一週的日本與韓國行,正是川普總統要求日韓領袖提出具體內容與時間表的機會,因此台灣當前也需要加速研擬具體的策略矩陣與行動方案,以實際行動爭取美國政府與基層社會的支持,並且抗衡部分美國企業主的綏靖與孤立主義,扎扎實實打好台美關係,穩步建構安全籌碼。
更多信傳媒報導
以色列打造中東地區最大AI資料中心 4000顆輝達GPU為核心
以色列知名製造業軟體公司遭駭 蘋果的供應商也中標 業務轉1000萬到駭客的戶頭
台股市值全球前十大 專家:台灣新創具4優勢


